2011年,Carmo等人利用热塑性成型技术,将Pt57.5Cu14.7Ni5.3P22.5压印成形为纳米线和纳米花状结构。该材料对CO、甲醇、乙醇氧化均表现出了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。
化学还原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制备非晶纳米颗粒的方法。闵恩泽、邓景发等人以此法合成了非晶态纳米NiP、NiB颗粒等,这些颗??筛咝Т呋谢锛忧夥从?,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。
目前,应用于废水降解领域的非晶态合金往往为微米尺度的粉末或条带。降解完成后,催化剂分离不易。同时,在工业废水降解中,往往将催化材料封装在反应器中,废水自反应器中流过而得到净化。然而,需要较大的端压迫使水体流过装有粉体或条带填充物的反应器。
将非晶态合金制备成立体多孔状的大块状催化剂,对降低端压、促进降解过程中物质传输、实现降解完成后简便分离十分有利。

近些年来快速发展的3D打印技术,为制备三维立体孔状非晶合金提供了一种可能。3D打印技术是一种基于分层 - 叠加制造原理的材料制备技术。其基本策略是:先将预制备零件沿一定方向分解成许多特定厚度的切片,然后按每个单层的二维截面形状,逐层加工叠加,最终形成所需要的零件。
这种成型原理决定了3D打印技术适合加工成型几何形状复杂的零部件,可避免传统成形方法(铸造、锻造、切削等)中的多道工艺流程,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,降低了零件的研发制造周期。
目前,被报道可用于制造非晶合金的3D打印技术主要有激光3D打印技术、熔丝成型技术以及超音速热喷涂技术,其中激光3D打印技术被应用得最为广泛。

LENS特点是送粉器与激光束同轴移动,在移动路径上粉体被惰性气体吹入熔池中熔覆沉积形成零件。由于送粉器移动速度限制,LENS成形过程激光扫描速度慢、冷速不会太快,导致LENS制备的非晶合金晶化现象明显。
相较而言,SLM更适合用于制备高非晶含量的非晶合金零部件。SLM过程中的送料和激光烧结过程是分开的。在成形过程中,通过粉缸或粉斗方式在工作面上平铺满一层粉体,然后激光按照该层零件的形状扫过粉体使得粉体熔化随后快速凝固。待完成,工作平面下降一定厚度再平铺满一层粉体,如此循环往复直到零件成形完毕。
SLM将送料和烧结过程分开后,激光的移动速率可以极大提高(至高可达7 m/s),此外,激光束直径?。?0 - 100 μm),为微熔池的快速凝固提供了必要条件(冷速可达10?~10? K/s),十分有利于制备大尺寸复杂形状的非晶合金。
                    上一篇:非晶合金脱合金化纳米结构与催化性能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下一篇:SLM成型非晶合金突破、进展与现存挑战
                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