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0年,氢经济的概念开始出现。氢经济作为一种清洁、安全和可再生的新模式,已展现出比化石燃料更具发展潜力的优势,其核心在于通过燃料电池释放太阳能等能量。催化材料的稳定性是评价其性能的关键指标,而电解液环境对材料稳定性的影响最为显著——多数催化剂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易被腐蚀。
电催化中通常采用两种方法评估材料稳定性:

电化学活性面积(ECSA)用于衡量材料活性位点的数量,可通过双电层电容计算得出。双电层电容的测量方法包括:在非法拉第区间内,测试电荷量与扫描速率的关系,或通过电化学阻抗谱进行ECSA计算。需注意,ECSA仅反映活性位点数量,并非所有位点均能参与催化反应。
传统纳米结构催化剂存在以下问题:

自支撑催化剂可有效规避上述问题,其三维化阵列结构更利于电解液和气体的传输。为提升电极性能,常采用增加负载量的策略,但传统电极负载能力有限。因此,科研人员开发了石墨烯基、碳纸、碳布、泡沫金属或金属网格等多种3D电极材料,这些材料在电解水领域应用广泛。
当前多数3D电极(如碳纸、泡沫镍)因固定尺寸导致催化剂负载量受限,性能提升受阻,且缺乏宏观多孔结构会降低传质能力。因此,构建具备多级多孔结构的3D电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途径。
                    上一篇:3D打印石墨烯电解水性能突破关键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下一篇:氢能曙光电解水制氢的技术突破与挑战
                
